总体概况:连续两个月增长,六个月维持在1200亿日元以上
日本机床工业会(日工会)公布的8月机床订单(确报值)为1201亿7200万日元,同比增加8.5%,连续两个月增长。订单额超过1200亿日元已连续六个月。速報阶段为1197亿日元、同比+8.1%,确报值上调,反映出外需拉动下的投资韧性。
日工会指出,“虽然不同地区、行业、企业规模存在差异,但整体上外需主导的设备投资意愿依然坚挺”。
内需:连续五个月下滑,中小企业态度谨慎
内需已连续五个月同比下降,8月跌破350亿日元。
航空、造船、运输机械:同比+34.7%,连续两个月增长。航空零部件、船舶、铁路等多领域投资活跃。
一般机械:同比-10.1%。
汽车:同比-14.8%,投资推迟影响明显。
大企业和中坚企业的集中投资支撑了市场,但中小企业除非获得补贴,多数仍保持谨慎。
外需:连续11个月增长,欧洲与北美引领复苏
外需已连续11个月同比增长。虽低于900亿日元,但仍保持在800亿日元后半段的高水平。
分地区来看:
中国:同比+2.8%,已连续17个月增长。一般机械同比+22.6%,电气与精密机械同比+51.5%,表现亮眼。
欧洲:同比+32.1%,连续两个月增长。德国同比+7.3%,三个月来首次回升;意大利同比+78.1%,涨幅显著。
北美:同比+26.5%,连续七个月突破250亿日元。美国相互关税最终确定在15%,此前推迟的投资项目陆续落地,加拿大汽车相关大型项目也起到推动作用。
外需的强劲增长,使日本机床订单被视为全球制造业复苏的重要先行指标。
主要厂商的战略动向
Brother工厂:小型机瞄准多品种少量生产
Brother强化30号锥度的小型加工中心「SPEEDIO」系列。过去工具库最多28把,如今扩展至100把,适应多品种少量与无人化生产。首批已在立式MC推出,后续将扩展至卧式MC、复合加工机和五轴机。
2023年发布的卧式「H系列」目前仅1机型,未来将新增五轴规格和大行程机型。目标是在欧洲为主的海外市场切入更多中小型工件需求。
OKUMA:德国新设“解决方案中心”,展示实机自动化
OKUMA正在德国建设专门的自动化解决方案馆“解决方案中心”,计划2026年3月启用。将展示内置机器人系统“ARMROID”、自动托盘交换装置(APC),并与欧洲机器人厂商共同开发集成方案。
该设施定位为“实地展示和验证自动化的场所”,客户可直接观摩变种变量生产环境下的工程能力提升,对缓解欧洲制造业劳动力不足具有现实意义。
Yamazaki Mazak:印度制造的立式MC首次销往欧洲
Yamazaki Mazak将印度工厂生产的立式MC「VC-Ez系列」引入欧洲市场。该系列为入门级机型,功能精简、价格压低,旨在满足中坚和中小用户的投资需求。
公司在英国工厂继续生产高端五轴与复合机型,而由印度供给低价位产品,形成高端与入门的双重覆盖,更好适应欧洲市场多样化的需求。
DMG森精机:超声波加工机产能提升三成
DMG森精机扩建德国Stipshausen工厂,将超声波加工机产能提升约30%。新机型「ULTRASonIC 60 Precision」通过在刀具旋转中叠加超声振动,降低切削阻力,抑制微裂纹,提高玻璃、陶瓷等硬脆材料的加工品质。
此外,公司采用波兰制造的基础机床作为母机,相比传统德国产机型,价格竞争力提升15~20%。半导体和医疗领域的硬脆材料加工需求增长,将成为该系列拓展的关键动力。
风险与展望:外需驱动能否转化为内需复苏
8月订单显示外需强劲,但内需停滞仍是隐忧。汽车、一般机械领域低迷,汇率与关税政策变化也可能带来风险。
另一方面,航空航天、半导体、EV零部件等新兴产业带来新的加工需求,欧洲市场的自动化投资需求也快速增长。
各厂商的战略方向——小型机的多品种自动化、自动化方案实机展示、价格带分层布局、硬脆材加工能力提升——都指向同一目标:从单纯“卖机器”走向“卖解决方案”,在全球制造业重构的浪潮中争取新增长。
机床作为“工业之母”,未来的关键在于:能否在外需支持的同时,激发国内市场的活力,并在高附加值加工领域实现持续差异化。